返回 首页

真是不主贵

关灯
护眼

道教起源与老子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66dushu.com,最快更新真是不主贵!

[cp]11.4

今天研究了一下道教的起源,果然还是很有意思,《史记》中只简短的介绍了一下孔子去老子那里刷了个声望,老子送了孔子两句话,回去路过弟子开始变多的事情,这个其实是孔子第三次见老子。

查阅历史典籍,深入研究一下我发现其实孔子见了三次老子,第一次是孔子去请教,说自己学了很久都没有摸到大道的边,老子指点一番,孔子回来感叹老子“犹龙也”。

【“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见老聃。】

然后子贡不服气,说不可能有人有那么高的水平,就和孔子一起去请教老子,这是第二次。老子答复完子贡的反应是坐立不安,明显心神失守了。

【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在第二次的沟通中老子说出了几句骇人听闻的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这几句话细思则恐,就不展开了,正是这些话让子贡坐立不安大惊失态,其实老子讲的这些跟《瓦尔登湖》的有些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强调个体的力量。

这部分在《庄子·天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第三次的内容知道的就比较多了,就是史记记载孔子去见完老子开始名声变大,弟子变多的事情。

【《史记·孔子世家》——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shèng)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作为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流传至今,曾经看过韩鹏杰的《道德经说什么》里面其实主要是从治世的角度解释了一番,当时看的时候觉得身为樊登老师的韩鹏杰写的很牛逼。可是后来见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互相映衬下才发现,《道德经》身为众经之王,仅仅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是很狭隘的,就像南怀瑾的《易经今注今释》(这本书很垃圾最好别看,大部分是代笔小部分是草草而谈,只有部分观点值得体味)说众经之首的《易经》有十大功能,(一)占卜。(二)灾祥。(三)谶纬。(四)老庄。(五)儒理。(六)史事。(七)医药。(八)丹道。(九)堪舆。(十)星相。《道德经》当然不可能仅仅是一本哲学书那么简单,就像《圣经》中开头那一段,能够把“thedeepoftheface”直译成渊面黑暗,但是经学家翻译中他其实有一个很深的意思,叫“海一般平静的脸”,脸是什么脸?当然是人脸,为什么平静,为什么象海?如果你从心理学的暗示等巫蛊的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神说要有光便有了光”可不仅仅是这几句有意思,如果单纯读一句话,不求甚解的话,就只剩下一个夸父追日幻化世界的神话概念,脱离了社会人本和目的性功能,那这种学问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除了给文字世界增添无数的污染信号,能产生什么价值呢?

话绕回来,继续说道教的传承,研究整个道教历史会发现有一个基本谱系,一个宗教不是一天诞生的,更何况能成为一个最接近哲理的产业,不研究它的形成和发展就简单的定义,我觉得是不负责的。长话短说付个图吧,以后有机会或许可以展开说说。

[cp]哦,忘了说练功进展了。今天是第二式“意气相随丹田趋”,中丹田往下丹田走的感觉很明显,但是不是那种在内脏里面走的感觉,而是在肚皮发热的感觉,就任脉这条线,一个最明显的感受是坐着不累了,轻轻松松坐了两个小时,还能继续坐,不过不能全练功了,现在还达不到辟谷的阶段,还是一点点来的比较好,身体的惯性靠的是日积月累而不是一天做够24小时三后三天就忘了,慢慢来,今天早上2小时,下午2小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