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农夫的追求

关灯
护眼

046有所区别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66dushu.com,最快更新农夫的追求!

放进光盘,打开录音机,爷爷熟悉的声音传进了李虎的耳朵里,爷爷生前带着道情皮影不但在家乡演唱过,而且还去过陕北和银川,最让爷爷自豪的是他曾经带着席家戏班出过国,把道情皮影带到了国外。

长期的演唱生涯,萌发了爷爷对传统道情皮影唱腔及伴奏乐器进行改革尝试的念头。

经过不断实践,爷爷在综合前人唱法的同时,吸取了许多地方戏曲和民歌的养分,创造了一些新的唱法和新的板路,这也是爷爷的席家戏班在众多的戏班子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爷爷受北部草原乐器的启发,把原来用来伴奏的二胡改成了四胡,成为席家戏班独具特色的伴奏乐器,并且增加了唢呐和水梆,实现了伴奏乐器的多样化。

爷爷留下来的光盘,对李虎的影响非常深刻,为了把握演奏技巧,李虎反复听爷爷的唱法,并多次学唱,每一句台词,他从听到唱,不少于十次。

经过十多天的刻苦学习,李虎无论是唱腔,还是在乐器的演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虽然他的水平还赶不上爷爷当年的水平,但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道情皮影主唱。

为了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和办班水平,李虎来到县城,参加了县政府主办的道情皮影培训班。

为期十五天的道情皮影培训班,课程排的满满的,不但讲道情皮影的演唱技巧,还教二胡、笛子、渔鼓、唢呐演奏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最后三天,还教皮影的雕刻技术。

在如此短的时间,要学会老师讲的,必须要有一些基本功,李虎在进培训班前,已经通过爷爷留下来的三张光盘掌握了道情皮影的一些基本知识,听起来并不吃力。

县政府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可谓下了大功夫,请的要么是县内健在的道情皮影大师,要么是省市的乐器专家。

第一节课讲的是环江县道情皮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讲课的是县文化馆王馆长,王馆长个头不高,面目慈祥,讲的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环江县的道情皮影以“悠扬刚健、字正腔圆、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自成一派,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皮影本不但我县有,而且遍布大江南北,是一种民间艺术,属于剪纸范畴。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亡后,帝非常思念,方士李少翁便在夜间设一帷帐,将提前用“替英之石”刻成的李夫人像放在青纱帐里用灯光照射,请帝观看,帝见李夫人姗姗而来,如真人“还幄坐而步”,帝惊然不已。

通过王馆长讲解,李虎终于知道,汉代已经有了皮影的记载,皮影可谓历史悠久。

环江县道情皮影,以演唱道情为地方特色,道情原来是一种以说唱形式为主的民间小曲,是群众自娱自乐、表达情意的乡间小调。

王馆长说,只有理解了环江县的道情皮影是一种乡间小调,才能够真正掌握我县道情皮影的特点,在坐的各位,要想让自己的演唱别具一格,就要努力去创新,在实践中,要积极吸收当地音乐的营养,融入民间故事情节,反复实践,争取自成一家,把我县道情皮影戏发扬光大。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认真去听,在课堂上,一部分人在玩手机,一部分人在打瞌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认真听,认真记,李虎就是认真听认真记的那很少一部分人。

李虎也自嘲自己,如果当时在学校的时候能够如今天这样好好听认真记,他一定会考上大学。

想想爹为了让他考上大学,让他参加了许多补习班,他的周末和课外时间都被补习班占用了,他恨透了那些在补习班上课的老师,他去补习班,经常心不在焉,经常打瞌睡。

那个时候,他是不理解爹的一片苦心的,爹越让他参加补习班,他心里就越反感,他恨爹剥夺了属于他自由活动的时间,他恨爹。

现在想起来,爹真的是一片苦心呀,恨铁不成钢,爹的失望,他的叛逆,伴随他走过了初中,走完了高中。

就这样,他回家当了一名农民。自从他当上农民后,他才渐渐认识到,要想在这个社会混,没有知识是不行的,就是去种地,也得知识。同样的一个村子里,同样的起点,有的人年收入七八万,有的人年收入不到一万,人和人的差距,在知识多少之间拉大。

就拿这个道情皮影,如果他不去学习,他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主唱,如果他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主唱,他带出来的班子就成不了气候。

虽然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道情皮影已经成了大众眼中的冷门,但政府支持发展,想要保护它,一个要濒临灭亡的艺术,需要人去拯救,他想去拯救这门艺术。

起初,他是怀着对爷爷放不下的感情去学道情皮影戏的,是为了怀念爷爷拿起爷爷留下的刀去雕刻皮影的,现在,听了各位老师的讲座,他觉得他有义务把环江县的道情皮影艺术继承下来。

前来参加培训的,除过他,都是五十岁以上的叔叔,他们和他是两代人,他们和爷爷也是两代人,在爷爷那个年代,道情皮影辉煌过,也黯淡过,到了叔叔这一辈,道情皮影一直处于黯淡无光被人们逐渐忘记的境遇,到了他这一辈,如果没有人去想办法留住道情皮影,那么道情皮影也就真的和现代人说“再见”了。

环江县收购老艺人留下来的皮影子,举办艺术节,开办培训班,就是想要留住渐行渐远的道情皮影,想要培养一批新人,想要在人们的心中重新种下道情皮影的种子。

他,只有十九岁,生长在新时代,没有挨过饿,也没有光着屁股跑过,他生活在一个有吃有穿的年代,他已经错过了上大学,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农民。

新时代的农民应该和父辈那个时代的农民有所区别,这个区别是什么,他暂时还说不清楚,但他觉得应该有所区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