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熟悉的80后

关灯
护眼

倒塌的土墙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66dushu.com,最快更新熟悉的80后!

90年以前,村子里各自院落的围墙,大多是黄泥掺和麦秸,人工一点点堆垒起来得,高度大概1米5、6的样子,院墙门口用木棍与木板钉起来的栅栏进行围合,这样便形成一家一户的简单而又独立的空间。这样的土墙一般不会太高,路过的邻居可以隔着土墙和主人拉拉家常,偶尔也会把自己田里吃不完的蔬菜隔墙递给搭话的街坊。

我门家位于村子的中间,临着唯一的大街,小卖部的西侧是相传特别灵验的关帝庙,因此这里成了播放露天电影、小商小贩、乡亲们聚拢的地方。他们在一起谈论家长里短和国家大事,并推动着信息的扩散。

平日里,老爷子、老太太有的坐着马扎、有的坐着小凳子、有的垫一把玉米秆坐在地下,身体靠在土墙上,晒着暖轰轰的太阳,聊着抗战时艰苦而又激情的岁月、聊着63年的大洪水的可怕、聊着建国后老百姓分到田地,生活逐渐改善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很多时候我静静的坐在旁边,认真倾听他们的故事,也感受着时光流逝,成员更迭的变化。

到晚上吃饭的时间,土墙下便有了另一番热闹场景,在田里忙碌一天的叔伯大爷、婶婶大娘,他们端着一碗泡着几颗咸菜的玉米糊糊和两个大馒头,边啃馒头、边吃咸菜、隔一会喝上一口粥,他们在一起听广播、聊天,聊着哪家的庄稼长势好、哪家的娃去外边闯荡挣了大钱、聊着新时代的机遇与理想。我记得大人们经常聊到的外出闯荡的最佳目的地:东三省、山西、BJ、上海,至于广州、深圳等等还没有什么听闻。

土打的墙,禁不住时光的摧残,很快便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沟砍、被虫蚁掏出一个个小洞、被孩子们挠出一个个豁口。直到一天下午,堂弟那胖胖的身子靠在墙上晃呀晃,呼隆一声,土墙倒下一大截,自此,我们家宣告了土墙时代的结束。

90年以后,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用红砖垒起了2米多高的围墙、修起了高高的门楼、装上了气派的红油漆大门,人们开始享受封闭院落的安全感与私密感,享受只有一家人在一起的热闹,墙外便不如以往那般热闹了。

慢慢的,不知什么时候,墙外不再有老爷子、老太太的聊天声,不再有晚饭时孩子、大人聚拢的热闹声。慢慢的,村子里的年轻人也少了起来,他们像蒲公英一样带着理想,奔向适合生长的土壤。慢慢的,新年的村子也不再鞭炮齐鸣、礼花满天,它变的越发安静了起来。也许是短暂的休息时间,不能支撑起乡亲们归家的旅途;也许是家已是一个符号,再也没有了归家的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